青衿志|何诚昊:从国美附中到哈佛,这就是附中学子的模样!

2023-08-23作者:

 

 

 

 

 

附中人自有一份气质

附中人还含一种温情

附中寄生大学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小鱼摹着大鱼的诸般本事,大学的品质与意趣深深濡染着少年。

附中的孩子成为学校的一面镜子,迅疾直射出学院的风气激情,率真呈现榛莽初芽的生机活力。在大学的大楼大树之中,在学府的节庆仪礼之时,最响亮的是附中的笑声,最忙碌的是附中少年的身影。

他们把大学的空气采集而来,化作“桃之夭夭”的春息,化作“灼灼其华”的生意,并以一种精神的状况存持在稚嫩而火热的身躯里,经受青春的发酵,在未来的某时,勃然喷发而为灿然的创力。

节选自许江《 附中人》

原载于《国美大典附中卷·九秩艺圃》

 

 

何诚昊

 

何诚昊,男,2000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深圳市,2016年-201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201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主攻专业为艺术与科技,并于2023年6月顺利毕业。目前即将赴哈佛大学攻读设计研究-媒介与交互(MDes Mediums)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领域涉及人工智能、生物编程和混合现实。从国美附中到哈佛,他将继续探索数字媒介的无限可能性。

 

 

 

 

从国美附中到哈佛

附中学习经历

 

 

 

“大学里的中学,中学里的大学”。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与大学部水乳交融,共享同一个校园、同一条文脉、同一部艺术史。附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让何诚昊接受了专业的审美培养与训练。对于在附中的学习和收获,何诚昊回忆道:“在附中,我们享受着与众不同的自由和开放。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有很多机会去“玩”、去尝试。现在回想起来,很多对我今后发展重要的人和机会,都是在玩的过程中不经意结识或获得的。相比于其他普通高中,我认为附中所给予学生的充分的思考和行动的空间是极其宝贵的一点”。

 

何诚昊表示:“附中对我的审美和艺术观念的养成影响深远。这也要归功于蔡承志、王勇亮、王瑾等老师的悉心指导。现在回想起来,我在附中时期奠定的审美基础和艺术观念,是我在此后开启数字艺术创作的重要启蒙。也为我后来顺利适应并投入专业学习,甚至获得不错的成就和机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国美附中到哈佛

国美学习成长

 

 

 

何诚昊在创新设计学院的课程选择路径

附中毕业后,何诚昊顺利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主攻专业是艺术与科技。“学院要求我们以一个团队合作的方式去完成学习项目,也非常看重学生自我挖掘和创新的能力,这些对我现在以及未来工作会有很多的帮助。”在校学习期间,他完成了《微博之眼》、《言++》、《全息新闻》等作品,媒介不同,共性是从各个层面探讨网络语境下,人与舆论的关系。“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系统,我们能从舆论中看到这个时代的人们正在思考什么,正在经历什么,并看到社会未来变化的趋势。我个人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在我看来,作为创作者,在不断创作过程中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化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

今年三月,何诚昊如愿收到了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的录取通知,即将就读的专业方向是设计研究-媒介与交互(MDes-Mediums)。这个专业关注设计对新兴科技的应用,课程除了他之前在创新设计学院就有涉猎的参数化设计、混合现实、人工智能设计方法论等,注重新兴科技及其设计应用的探讨外,还会与麻省理工Media Lab媒体实验室的课程设置打通,涉及到很多前沿科技和跨学科创新的学习内容。

 

 

与志趣相投的同学

一起创立艺术与设计工作室

 

 

从大一入学,何诚昊与同班同学兼好友陈嘉梓就有非常多在作品创作上的合作。大二时,两个志趣相投的男孩联合成立了“连续履带艺术工作室”,何诚昊认为在大学里遇到与自己价值观、艺术追求契合的朋友非常重要,他坦言好友陈嘉梓对他的影响很大,“他能推动我更加积极向上的探索和学习,我们会谈论任何领域的话题,包括大家对生活的一些愿景,对作品的创新点,对社会的看法,对自己职业的追求等等。”

 

谈到创办工作室的初衷,他说:“首先,我们发现身边同学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包括我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创作,可能在结课或展览以后就没有人再关注,更无法被人看到,而我们希望作品可以创造更多的影响力,被更多人看见;再者,是我们的职业追求,我们希望在经过专业的学习之后,能够在行业获得一定的成就,受到业内认可,并将我们的创作进行一定的转化。”

 

wookong 2023品牌概念片 《幻境启示录》

连续履带作品

工作室的名字“连续履带”,何诚昊与团队成员希望创作也如一个连续运转的履带一样迅速、稳定、高品质。作为一个团队,需要相互配合、提升工作效率。“目前公司已逐渐发展到接近20人的团队,我们的赛道确立在数字媒体影像制作、品牌TVC广告等方面。”这个由中国美术学院学生组成的团队,结合自己在艺术与科技专业所学到的前沿的创作理念,为时尚品牌如Beaster、the Mslan、三丽欧、苏州博物馆等制作了数字媒体宣传片、混合现实展演影像、新媒体艺术装置等。2022、2023年连续两年的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开幕式影像及混合现实时装秀,也都是由连续履带团队执行制作。

 

之江国际青艺周开幕式《生活力·日常的远方》

连续履带团队执行制作

 

 

毕业设计作品《图灵基》

可编程蛋白质智能运算能力的未来图景

 

 

 

6月1日,“大脑花园 • 第五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 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于线上线下同步开启。作为毕业生,何诚昊和未来媒介与扩展现实工作室团队成员麻淞滔、詹硕宇一起,与西湖大学生物编程实验室的陈子博教授进行合作,一同完成了《图灵基》的设计推导。


“《图灵基》用一句话来讲:它是一台蛋白质生物计算机。”作品结合了西湖大学生物编程实验室正在进行的前沿研究:可编程蛋白质。可编程蛋白质通过类神经网络原理实现智能运算,其本质是智能化的碳基个体。而硅基与碳基截然不同的构造方式亦代表着两种智能形式底层的逻辑差异与对抗。

 

西湖大学生物编程实验室合作团队

《图灵基》项目是由可编程蛋白质数据驱动的智能装置,其基于可编程蛋白质的赢家通吃运算结果运行。该碳基智能驱动装置概念上将鉴别多段语音到底由真人录制还是由硅基AI生成,意在探讨碳基智能与硅基智能间的共性与对抗,展现可编程蛋白质智能运算能力的未来图景。

 

“大脑花园 • 第五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 

浙江展览馆现场

“可编程蛋白质”,是完全基于生物物理与化学原理,从头搭建、设计的具有全新结构和全新功能的人工设计的蛋白质。此前蛋白质是很难被人为控制的,无法使其按照我们的意愿进行组合、实现特定的功能。而人工设计的可编程蛋白质则解决了这个痛点。此外,很多功能靠单个蛋白质也无法实现,就像电灯开关需要由电路来控制,而非单个元件可以做到。复杂功能的实现需要多个蛋白质的“串联”或者“并联”。这也是人工编程所介入的地方,将不同的蛋白质根据人为的程序设计焊接在一起,实现复杂的功能。当下,生物编程实验室已经成功地实现蛋白质的可控制运算,他们设计了一个蛋白质电路,这个电路可以执行“赢家通吃”的神经网络计算,这也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首次实现了类似神经网络的计算。

 

何诚昊在浙江展览馆毕业展现场讲解《图灵基》

 

 

 

关于学习和未来规划

学长建议

 

 

 

1. 处理好长期与短期的关系。附中对长期绘画的写生有助于提高观察力,对大师、艺术史论的陶冶有助于提高艺术审美与眼界,这些都有莫大的好处,能给附中学生在步入美院后有极大的优势,因此,附中的专业教学有时更像“大学”而不是“入学”。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地、批判性地思考它们,从目标倒推。一方面有意识地训练短期迅速完成画面的能力,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多到应试的画室看看,将两者所长结合。

 

2. 辩证的看待联考与校考。因为机会很宝贵,且有时机会与能力并不成正比,它还被时运等外在因素深深影响。尝试跳脱出身边的氛围圈,辩证地看待联考所能触及到的学校,同学们会发现其中一部分选择是与美院相匹,甚至对个人来说更好的机会。

 

3. 文化课的决定性意义。艺术、绘画的评判是主观的,提升专业能力只能提升拿到与能力相匹配的成绩的概率。身边有很多专业才华横溢的同学,最后没能去到向往的学府。相比之下,文化课不仅是能中和机遇影响的另一次机会,也比专业考试更量化且客观,切不要忽视。

 

4. 专业的选择很重要,始于热爱,贵在坚持。我希望同学们跳出国油版雕,跳出艺术的视野看看,在这之外有太多令人兴奋的专业:舞美、科技艺术、交互设计,探索了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

 

5. 好好“玩”。在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通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THE END-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