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七天|六位艺术家的作品展

2021-06-02作者:

 

 

七天 | 陈华峰、王勇亮、朱涛、杨世艳、江帆、王瑾

策展人:兰友利

 

开幕:2021/06/05 (六) 13:30

展期:06/05 (六) -06/12 (六)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山景路2号谷田美术馆

 

 

 

 

七   天

 

兰友利

 

“七天”作为一个时间周期的单位,支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运行。在上帝创世的历程中,七天意味着万物齐备。在佛教思维当中,“七”是作为表法,意味着圆满,它并不是一个数字观念,而是东、南、西、北、上、下、中的空间描述。七天由此作为时空的观念被注入到人的生活世界。人们循此规律,在大地上周而复始的劳作生息。

七天是一个关于时空的标度,其中蕴含着一个时机的节点。七天趋近一个目的,作为事件发展的过程,七天的周期会产生一个变量。正因为此,人们会认为,以七天为度量,事物会对承诺做出初步的兑现。但是,期许自身与万物都做出兑现,往往会导致七天以“加速度”的方式走向“延异”。这一“延异”的过程让自我以操劳的形式投身于世界,焦虑令时间变得紧促,灵光在这样的压迫感之中走向衰减,七天沉沦为“日常”。

七天,并不能说哪一天更重要,虽然有日月星辰的轮替,但七天其实是一个混沌,标度并不是对整体的分割,同样,关于时机的显现,事物必须充满到彼时一刻,时机方才与我们照面。时机让人们从“日常”的轮转中抽身而出,从而领悟自身关乎世界的期许是源于自然。自然非刻意所求而能达到。

七天用以标度时间是一回事情,但时间从来不是一个均匀的刻度单位。关于线性的时间叙事只是自我的幻觉。如果没有今天,明天会不会有昨天?七天展览的形式取消了线性陈述的方法,消解了艺术家彼此的孤立分割。因为生活的缘起,每一个个体均被纳入为特定的时空交集。在展览作品的互为交错与相互指认当中,时间序列被重写,传统与当代的对立被消融,材料与媒介的隔阂被穿透,东方与西方的户牖被敞开。

七天作为日常,是六位艺术家生活的一个侧面,这个侧面反映出不同的朝向,侧面的隐匿性一方面被众人熟知而忽略,一方面自身无缘得见。七天展览的综合陈述,创造了一个相互看见的契机,在这个相互映照的过程中,每一个观者在朝向作品的同时,也提供了自身的侧面。正是这些侧面的连缀,共同构成了众人的观看世界。

“七天”展览包含了六位艺术家:陈华峰、王勇亮、朱涛、杨世艳、江帆、王瑾,正如七天的周期存在一个空位一样,圆满本身也包含着空,盈满则亏。在其中,有一位虚位以待的艺术家,它让六位艺术家置于同一时空交集,它令六位艺术家平分秋色而同享基底,共用劳作的时间馈赠。

七天是一个周期,是关于六位艺术家的一个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