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里的红色基因 I 古质今妍 岁月掠影 I 来汶阳

2022-06-24作者:

 

 

 

 

 

 

 

 

 

编者按:从1929年至今,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走过了93年的光辉历程。这是一所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名校,在这里诞生了一批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幅幅经典的红色题材美术作品。为进一步梳理校史中的红色根脉,传承附中的红色基因、教育广大青年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出“寻找校史里的红色基因”系列推文,将红色的校史搬上新媒体的平台,让红色的精神通过附中校史传播出去。

 

 

 

 

 

    来汶阳(1943-2012)



      来汶阳,浙江萧山人。195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附中(今中国美术学院附中),196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今中国美术学院)。1968年毕业后留校创作一年,1970年调入温州文化系统从事基层美术创作,1977年调入浙江丝绸工学院(今浙江理工大学)筹建艺术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授。历任浙江省高等院校画会副会长,浙江理工大学服装与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学术带头人,浙江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纺织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第八、第九届政协委员。1985年入选《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因其在美术教育领域成就卓著,获陈香梅教学奖,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田间》 60cmx60cm  1965年

 

 

 

《一心向党》 80cmx50cm  1966年

 

 

 

《夜归》 215cmx170cm  1973年   入选全国美展

 

 

 

《孩子在成长》 220cmx180cm  1973年  入选全国美展

 

 

 

《歌唱南泥湾》 140cmx100cm  1976年

 

 

 

《海岛新一代》200cmx140cm 1977年

 

 

 

      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国家主办的出国展览,还经常在外地举办个人画展,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他在事业上有强烈的责任心,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勇于开拓创新,甘于奉献,因此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嘉奖。

           

  ——《留住西湖边的记忆》高而颐

 

 

 

 

 


 

 

 

 

 

来汶阳连环画作品欣赏

 

 

 

《最后一颗子弹连环画节选》 (节选)1985年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背影》 (节选) 富春江画报1987年第4期

 

 

 

 

《喻皓》 (节选) 1981年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说岳金传》之十五《大败金粘罕》(节选)2010年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

 

 

 

 

 


 

 

 

 

 

来汶阳国画作品欣赏

 

 

      来汶阳的人物画仍把具有书法特征的线条作为自己创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辅之以色彩和形、色、线的美的构成。从他创作的《山鬼》《春牧》《金秋》《江南春》《碧海呦鹿》等作品中,我们便可看到画家具有准确地把握当代生活的真与美的能力,而且作品上洋溢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气韵。

在“新浙派人物画”画家中,来汶阳的人物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为此派画家的后起之秀之一。

——杨成寅

 

 

 

《雪原》68cm×45cm 1989年

 

 

 

《秋韵》68cmx68cm 1992年

 

 

 

《黛雷》 52cmx45cm  1992年

 

 

 

《海风》68cmx68cm 1997年

 

 

 

 

《母子》68cmx68cm 1997年

 

 

 

 

《南风》 68cmx136cm  1998年

 

 

 

 

 

《吴昌硕》 68cmx68cm 1998年

 

 

 

 

《笛》68cmx68cm  2003年

 

 

 

 

《道系列·老子》 68cmx45cm 2005年

 

 

 

 

 

《道系列·老子图》68cmx69cm 2005年

 

 

 

 

《观画》68cmx45cm  2005年

 

 

 

 

《渡》 68cmx110cm  2010年

 

 

 

 

《春》 134cmx68cm  2011年

 

 

 

 

 

《达摩图》110cm×55 cm  2011年

 

 

 

 

 

《李白醉酒》 68cmx110cm  2011年

 

 

 

 

《春野》 68cm×136cm  2011年

 

 

 

 

      传统的基因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不可能产生质的变异,但对外来文化的合理吸收,必然融在我们自己的血液中,无论如何,我画的这是中国画。传统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自然的生生不息的气息,她静静地在笔端流淌,散发着馨香。无论是用线、用墨、用色,都会产生与西洋画相异的东西。中国画的线描有着无穷的包容力。画家要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特别是人物画,似乎不应该完全摆脱传统而走向极端。

 

——来汶阳自述

 

 

 

 

 

 


 

 

 

 

来汶阳速写作品欣赏

 

 

 

 

 

 

 

 

 

速写作品共四幅作于2007年至2010

 

 

 

 

 

 

 

1962年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同学在柳浪闻莺(右四为来汶阳)

 

 

 

来汶阳1966年大串联时在天安门城楼前

 

 

 

1968年与邬继德同学创作《毛主席视察农村》,在素描稿前合影

 

 

 

1973年8月来汶阳与汪苗创作《孩子在成长》

 

 

 

 

 

      来汶阳师从周昌谷、李震坚、陆维钊等,擅长水墨人物画,造诣精深。国画《老子》系列获第九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国画长卷《南宋京城西湖全图》(与人合作)参加西湖申遗成功一周年画展。绘画教材获纺织部优秀教材奖。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学术交流,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国际著名艺术机构收藏,获“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入选《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画,很多作品留在异国他乡。

      1990年后,热心于慈善事业,多次将作品拍卖,善款捐献给贫困山区学校和贫困大学生。1996年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分院成立,以自己绘画作品筹款17万元捐赠给学校。2008年,将作品拍卖所得20万元捐赠给汶川地震。

 

 

 

 

 

 

 

 

 

 

 

参考资料:

 

1、《日有恒水无极——来汶阳中国画回顾展》

2、《来汶阳画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结语:

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九十余年的校史与党的百年奋斗史同频共振,几代师生们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描绘百年党史的恢宏画卷,凝聚共和国的精神气象,其中很多主题性美术作品已经成为新中国美术史和党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奏响鼓舞人民奋力前行的时代号角。我们认真梳理发掘国美附中校史的红色基因,以党的奋斗史激励自身成长成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以校史先辈的红色传统为示范,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