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里的红色基因|立民族之碑|刘开渠

2021-08-19作者: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自1929年至今,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也走过了92年的光辉历程,这是一所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近百年名校,在校史中,这里诞生了一批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幅幅经典的红色题材美术作品。为隆重庆祝建党百年,进一步梳理校史中的红色根脉,传承附中的红色基因、教育广大青年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特推出“寻找校史里的红色基因”系列推文,将红色的校史搬上新媒体的平台,让红色的精神通过附中校史传播出去。

 

 

 

 

刘开渠(1903——1993),安徽萧县人。雕塑家,教育家。1928年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1933年任教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高中部(今中国美术学院附中),雕塑主任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

 

 

1933年春,刘开渠由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毕业归国前游览意大利,留影于佛罗伦萨。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刘开渠 汉白玉 200cm×612cm 1958年

 

  浮雕作品《胜利渡长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一组十件浮雕中最大的一件。作品由彦涵绘制画稿、刘开渠制作泥稿、曲阳石匠雕刻完成。作品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的场景:号兵吹响冲锋号,指挥员高举右手,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陆对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冲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作品画面构图完整,人物形象刻画优美、挺拔,层次处理简明、统一。虽是浮雕,但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人物关系舒展流畅,画面疏密有致,人物形象多样,细节刻画巧妙、生动传神,体现了不同人物的个性美感和精神内涵。该作品于2017年由中国美术馆运用现代科技对原作进行扫描缩放复制而成,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刘开渠在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战士头像(左) 指挥员头像(右)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支援前线》刘开渠  汉白玉 200cm×200cm  1958年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欢迎解放军》刘开渠 汉白玉 200cm×200cm 1958年

 

 

 

 

《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刘开渠 尺寸不详 1935年 立于杭州

 

 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上海发动淞沪事变,驻扎在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战。驻浙国民革命军驰援上海,全力支持十九路军作战,血战两昼夜,重创日军,创造了淞沪抗战中我军最辉煌的战绩。该纪念碑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战争题材的纪念碑。碑上部为两个军官立像,底座四边为四块浮雕《纪念》《抵抗》《冲锋》《继续杀敌》,表达了抗日官兵沉着应战、英勇抗敌的精神风貌和人民对死难将士的哀悼。2003年,由刘开渠学生沈文强复原。

 

《“一·二八”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刘开渠 尺寸不详 浮雕正面局部

 


 

《母与子》刘开渠  石膏  24cmx17cmx2cm 1934年

 

《蔡元培头像》刘开渠 泥塑 尺寸不详 1935年 创作于杭州

 

 

《抗日阵亡名将王铭章纪念碑》刘开渠 尺寸不详 1939年 立于成都

 

《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刘开渠 尺寸不详 1944年 立于成都

 

《孙中山像》 刘开渠 玻璃钢 高175cm 1944年 立于成都 中国美术馆藏

 

《蔡元培胸像》刘开渠 尺寸不详 1947年 创作于上海

 

《鲁迅头像》刘开渠 石膏 尺寸不详 1947年 创作于上海

 

 

 

《毛泽东胸像》刘开渠 玻璃钢 65cm×55cm×60cm  1951年 创作于杭州

 

      刘开渠作品写实,手法细腻含蓄,造型严谨、朴实,结构解剖准确。精于西方写实雕塑技法,又注重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的优秀传统。人物神完气足,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刘开渠的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和意象性,语言精练,在西洋写实雕塑的基础上,继承中国传统雕塑简练、单纯及线画的表现方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作品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炉,手法写实,造型简练、准确、生动。

 

《周恩来胸像》刘开渠 石膏 32cmx30cmx50cm 1954年 创作于北京

 

《马克思、恩格斯浮雕像》刘开渠 石膏  33cm×43cm  1956年 创作于北京(左)

《马克思、恩格斯浮雕像》刘开渠 铸铜 直径23cm 1956年 创作于北京(右)

 

《毛泽东浮雕像》刘开渠 石膏 直径23cm,厚度2cm  1956年创作于北京

 

《工农红军》刘开渠 玻璃钢 130cm×112cm×230cm  1956年  创作于北京

 

 

《杜甫半身像》刘开渠 玻璃钢 63cm×30cm×73cm  1960年  创作于北京

 

《牦牛》 刘开渠 石膏 19.5cm×25.5cm×9.5cm  1962年 创作于北京

 

 

 

《周恩来浮雕像》刘开渠 铜 24cm×24cm×1.5cm 1980年 创作于北京 中国美术馆藏

 

《萧友梅像》刘开渠 铸铜 47.5cmx25cmx27.5cm 1982年 立于上海音乐学院

 

《毛泽东头像之二》刘开渠 素描 22cmx23cm 中国美术馆藏

 

《海南人物》刘开渠 速写 24cmx17cm 1962年 中国美术馆藏(左)

《冯友兰》刘开渠 速写 19cmx16cm 1956年 中国美术馆藏(右)

 

 


 

创作中的刘开渠

 

刘开渠先生曾说过:“我愿以我走过的全部道路证明一句话:人生是可以雕塑的。”的确,作为一名杰出的雕塑家并长期从事国家美术馆的领导工作,他不但雕塑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且让自己的人生与所属时空背景形成有机的关联——正如其雕塑赋予空间以生命形式,他还让中国雕塑事业与所处的时代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参考资料:

《时代画卷中国梦——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校友主题性美术作品集(上)》

《雕塑头条》致敬中国雕塑家—刘开渠

《刘开渠:时代的雕塑者》 吴为山

 

 

 

 

 

 

 

 

 

 

结语:

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九十余年的校史与党的百年奋斗史同频共振,几代师生们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描绘百年党史的恢宏画卷,凝聚共和国的精神气象,其中很多主题性美术作品已经成为新中国美术史和党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奏响鼓舞人民奋力前行的时代号角。我们认真梳理发掘国美附中校史的红色基因,以党的奋斗史激励自身成长成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以校史先辈的红色传统为示范,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