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里的红色基因 I 炼形铸魂,开渠育人 I 杨奇瑞

2022-09-19作者:

 

 

 

 

 

 

 

 

 

 

 

编者按:从1929年至今,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走过了93年的光辉历程。这是一所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名校,在这里诞生了一批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幅幅经典的红色题材美术作品。为进一步梳理校史中的红色根脉,传承附中的红色基因、教育广大青年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出“寻找校史里的红色基因”系列推文,将红色的校史搬上新媒体的平台,让红色的精神通过附中校史传播出去。

 

 

 

 

 

 

杨奇瑞(1957.12 ),江苏镇江人。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1999年-2006年历任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副校长、校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协国家重大主题性创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特级专家,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科带头人。中国美术学院2019年哲匠金奖获得者。在国内雕塑与公共艺术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是中国在该领域的核心专家与领军人物。

 

 

 

 

 

 

 

中国美术学院杨奇瑞团队 《攻坚》雕塑A面  汉白玉  

杨奇瑞国家重大雕塑艺术工程

1500cm × 450cm × 800cm 

2021年

 

 

中国美术学院杨奇瑞团队《攻坚》雕塑B面  汉白玉 

1500cm × 450cm × 800cm 

2021年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挑战、风险、阻力、矛盾,不断奋斗进取,直至取得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围绕这一主题,大型雕塑《攻坚》分为12个场景,正面主视角以新时代脱贫攻坚为核心,包括开路先锋、高原蓝图、抢险救灾、石油会战、红旗天渠、搏风击浪六个场景,背面则展现了铜墙铁壁、飞夺泸定桥、为了新中国、人民小车、极地科考、建设家园六个场景,浓缩了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攻坚故事,歌颂了攻坚勇士们艰苦卓绝、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攻坚》(局部)

 

 

杨奇瑞说:“雕塑艺术就是筑碑立魂的艺术,筑历史的丰碑,感化教育现在和未来的人们。”历史和时代赋予《攻坚》这件雕塑作品以灵魂。《攻坚》塑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的形象,有战士的勇敢、有工人的刚毅、有农民的勤劳、有科学家的智慧。他们都是历史的主人。

 

 

 

 

《攻坚》(局部)

 

 

《攻坚》(局部)

 

 

评审团的专家们评价说:“这件雕塑作品体现了历史的新高,成就了时代的标杆。”许江为这件雕塑撰写了一联称赞道:“立天心,颂千烈,继传统,树高节,大汉白玉铸百年伟业:观古今,歌万阙,谢朝华,启新例,象山菁英镌一带丰碑。”

 

 

《攻坚》(局部)

 

 

 

 “强其骨,扬其势,抑其风,凝其神。”高世名解释了这12个字背后的含义:雕塑的骨架、构型强劲有力;有飞扬的势能、有动感,如同“狂飙中突然凝固”;雕塑语言质朴大气,不炫技;让人看着血脉喷张,感受到共产党人的精神力度。“简单说,就是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人民的眼光。”高世名说:“这组雕塑是历史性的,一百年后看它依然立得住,几百年后看,它就是二十一世纪的雕塑,就是新时代现实主义纪念碑的风格。”

 

 

 

杨奇瑞教授在《攻坚》创作现场

 

 

 

《仇娃参军》 杨奇瑞  雕塑

150cm x 160cm 

1990年

 

作品表现了在激烈的抗战风云中老百姓送子参军的场面。作品吸收了民间传统的泥塑的手法,质朴感人。获得 1991年“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金奖。

 

 

 

《根本大法——毛泽东》

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  金奖

260cm x 260cm x 200cm

2009年

 

 

1954年,毛泽东在杭州市北山街84号率领宪法起草小组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者选取坐姿为毛泽东造像,表现毛主席正在研究宪法的文本,伟人开阔的气度得到充分的表现。

 

 

 

 

《众志成诚---98抗洪志》(国家重大历史题材) 铸铜

300cm x 400cm x 140cm

2009年

 

 

1998年夏,中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在这场历史罕见的天灾面前,中国人民在以党中央为核心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最终取得了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作品主立面自上而下地倾斜,有排山倒海之势。作品整体的团块状传达坚如磐石和众志成城的信念。作品仔细刻画了中央领导亲临前线指导抗洪,解放军在抗洪前线爱护群众、勇于冲锋的情景。

 

 

 

 

《启航.红船》  铸铜

7.1m x 2.021m x 1.921m

浙江展览馆藏  嘉兴市政中心

 2016年

 

作品构思:作品表现了中共一大代表们先后登上红船准备开会的重要历史情景,近景中的毛泽东、董必武等代表意气风发、回眸远方,对革命事业、中国未来充满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雕塑以一块巨石般的整体造型将人物和红船、历史情景凝合一体。同时,也象征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中流砥柱的形象。作品构思独特,意境远阔,人物之间的关系在情景的营造中得到较好的处理。

 

 

 

《启航.红船》局部

 

 

《延安文艺》 泥塑、玻璃钢

300 cm × 300cm × 260cm

国家重大题材作品

2017-2021年

 

 

作品以红色延安为时代背景,以弘扬《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为主旨,并将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文艺作品《黄河大合唱》的首演情景也融入作品之中,因为雕塑作品中的领人和文艺家大都是两次活动的参与者。作品以意象与浪漫的艺术手法,将人物与场景设置于延安宝塔山脉——象征着民族危难之际,中国人民求解放的希望之地,象征延安文艺精神与奋斗目标。山势与人势合,作品中塑造的中央领导,文艺家,民间艺人凝铸成太行铁臂;群峰连绵,汇为山河大地。民族精神,如黄河大合唱的雄阔而苍劲的旋律在此间鸣响。

 

 

 

 

《延安文艺》泥塑

 

 

《延安文艺》局部

 

 

《延安文艺》局部

 

 

 

 

 

 

 

杨奇瑞教授在创作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纪念大展巨型浮雕作品《烽火艺程》



 

 

20 世纪 90 年代,杨奇瑞在“第二届基础教学研讨会”上发言

 

 

《林风眠与齐白石》 铸铜  

120cm × 80cm × 80cm

2013年

 

 

杨奇瑞在创作《林风眠与齐白石》

 

 

 

杨奇瑞是中国美术学院2019年哲匠金奖获得者,是国美之路的践行者,四十年执守初心,从求学到执教,与学院共同成长。从雕塑到附中,从视觉艺术学院到公共艺术学院,一次次重整与跨越,一次次从头再来,始终是学校教学改革、学科创新的排头兵。作为国美雕塑与公共艺术的学科带头人,他艺理兼修,梳理历史文脉。作为跨越多种媒介领域的艺术家,他匠心独运,孜孜不倦地探求当代雕塑、公共艺术、科技艺术的融合创新之道。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设计的浙江馆惊艳全场,艺术和科技的完美融合,在世界舞台上树立中国形象。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大气磅礴,展现出强烈的当代意识和鲜明的东方品格。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到当代艺术中从模式到规律的突破、从图式到内涵的追求、从静态到动态的展现。他在作品中所透射出来的综合跨界的新型探索,对新观念、新材料、新科技的容纳所创造的新体验,若非艺术家长久积累而形成的汇通中西的艺术理解和贯通古今艺术思维,实难企及。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曾这样对他的作品进行过评价:他的作品风格特立独行,执守着一种追求,呈现出非西方的、非中国的、非传统的、非前卫性的特征,他的艺术立场和观点来自于他的生活和位置,他的作品包含着浓郁的“根土”信息,源于生活,而又悖于常理,即熟悉又陌生;有视觉上的意外,又深含着思考力度。作品给人们以温馨诗意的同时,也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和生理的震动。

 

 

 

杨奇瑞雕塑作品欣赏

 

 

 

《湖颖桥》  花岗岩

2400cm × 1200cm × 900cm

1999年

新中国60周年城市雕塑成就奖

 

 

 

《舟掠湖梦》  木、水

450cm × 80cm

2001年

                                                            

 

 

《城市纽扣》  钢、木

400cm × 400cm

2002年

第二届上海国际双年展

 

 

 

《一杯土》  钢、土

300cm × 300cm × 150cm

2003年

 

 

 

《发掘报告》  纸浆

400cm × 350cm × 100cm

2005年

 

 

 

 

《稻草人之舞》  不锈钢

320cm × 300cm × 150cm  

2008年

 

 

 

《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宛若天城》  不锈钢、影像、装置

2010年

 

 

 

 

《草原》   不锈钢

220cm × 180cm × 180cm

2019年

 

 

 

 

《墟·白之一》 当代水墨

235cm × 166cm

2019年

 

 

 

《墟·白之二》 当代水墨

198cm × 128cm

2019年

 

 

 

《墟·白之三》 当代水墨

86cm × 250cm

2019年

 

 

 

《墟·白之十三》 当代水墨

210cm × 130cm

2019年

 

 

 

 

杨奇瑞教授曾说:“未来的艺术一定会在公共的层面获得更大地提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成为时代视觉的主导走向,未来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意之大者”的智慧引领者,而非“技之大者”所拥有的自我陶醉。”

 

 

 

 

参考资料:

 

《杭州中青年艺术家创作与评论研究》入选艺术家 杨奇瑞

《时代画卷中国梦——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校友主题性美术作品集(上)》

《时代画卷中国梦——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校友主题性美术作品集(下)》

《场域生发与诗性视觉——品鉴杨奇瑞艺术作品》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主题雕塑:一部立体党史书》 薛鹏 管筱璞

《哲匠|杨奇瑞》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公众号

《实践进行时|我在国博讲文物》,鸿篇巨制实践队 公众号

 

 

 

结语:

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九十余年的校史与党的百年奋斗史同频共振,几代师生们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描绘百年党史的恢宏画卷,凝聚共和国的精神气象,其中很多主题性美术作品已经成为新中国美术史和党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奏响鼓舞人民奋力前行的时代号角。我们认真梳理发掘国美附中校史的红色基因,以党的奋斗史激励自身成长成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以校史先辈的红色传统为示范,致敬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