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
2022-03-09作者:
第二届“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展览开幕式现场
唐诗之路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山水之路,也是一条诗性心灵的漫游和栖息之路。它贯通浙江的山与水、古与今,考证出唐一代即有近五百名诗人在这条道路上云游行止,留下了《全唐诗》见载的一千五百余首诗歌。此次“青山行不尽2——唐诗之路艺术展”,是对这持续发生的行动谱系的集中呈现,它最终凝练为三个版块:
舆地
聚焦“艺术的在地感知与地方工作”,呈现通过田野考察、在地实践催生出的鲜活思考与创作,以及“创作性”地参与地方文旅、文艺建设工作的尝试。
洞天
着重于想象力的不羁与瑰丽,创作者们通过与传统诗歌审美中的超越性、神秘性母题相应和,创想出人境之外的别有洞天。
山河
呈现艺术家对历史变迁与山水家园的重寻、重访,试图回应中国山水文化的自然美学和世界经验的宏大文明史命题。
展览以唐诗之路作为空间线索,将重访作为时间契机,以期打开“于社会中行动”、“于山水中感知”、“于艺术中观照”等关键问题。通过充分运用装置、影像、数字化展演等新媒体手段,联合国画、油画、书法、版画、雕塑等表现方式,超越以陈旧语言书写传统题目的习气。
展览在“山河”章节中特设开幕特别展演“诗路艺术·数字沉浸式展厅”,以艺科融合的手段,使观众漫游在山水佳境、人文艺术、数字技术共构的景象之中,跨越媒介区隔,形成对诗路、诗心、诗情的存照。
重走唐诗之路,并非以观光者的态度走进一条正在被历史化的文旅路线中,亦非去固化或简单化关于地方的印象与历史想象,而是经由具体空间中的真切行走,习得“阅读”和“书写”生活现场的能力,在行走中创造出有机的知识,构成此处和远方的对仗,牵引往昔与明日的互文,让思与感自然生发,使今日的“唐诗之路”与每一个人偕行。
一片土地因为诗而成为心的可居之处,山河就不只是美景,更是“方法”和“态度”。重走唐诗之路的行动,是用艺术去编织人与大地的链接,返回这个中国人诗性心灵的原发现场,执今之道,激荡起尚可以被无限打开的时空感受力。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我们穿行千古的诗路之径,穿过它的风雨山河。天地不言,诗路不绝,行吟不止,青山不尽。
高世名院长观看附中师生团队作品
附中团队代表唐千老师介绍作品
附中参与创作团队观展合影
舆地板块附中团队《经验与现实 诗旅之生发与巡回》作品现场
外墙家庭对话音频阵列
内墙视频及纸上作品阵列
部分纸上作品
《二十四诗品 雄浑》徐航达
《二十四诗品 绮丽》杨笑月
《意镜诗集》 王思蓓、孙恺萱、陈佳楠、章欣宜
部分视频作品关键帧
《聆风》 徐无予 黄诗情
《罔》黄真
《游》庄婧妍、张佳楠、王诗婷、周子涵
《诗意青春》陈思彤
《青春诗》付心遥
《诗意地生活》金昀、虞栖楠、萧扬
《问雪》朱紫嫣、陈弢
《经验与现实 诗旅之生发与巡回》作品内外墙设计稿
附中学生作品及参与者名单
【音频作品组】
《家庭对话》:黄真、付心遥、毛沥欣、周子涵、王思蓓、李欣隆、王易安、方涵乐、赵一然、陈思彤、章艺珂、季乙如、郑逸南、斯意、封雨衫、吴玉骁
【影像与装置作品组】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罔》黄真
《少年行二首》——《游》庄婧妍、张佳楠、王诗婷、周子涵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意与生活》金昀、虞栖楠、萧扬
《行路难》——《青春诗》付心遥
《答崔法曹赋四雪》——《问雪》朱紫嫣、陈弢
《早发诸暨》——《聆风》徐无予、黄诗情
《咏鹅》——《给我一个定位,我要去找诗》李欣隆、王新宇、南飞、袁慎捷、王易安、王晟懿、张颢壤
《乌衣巷》——《红泥小火炉》张董祺、万欣然、赵一然
《少年行四首》《秋词》——《诗意青春》《鹤》陈思彤
《二十四诗品·形容》——《黏合之地》王添爱、黄乐澄、赵珈可、陈紫希
【绘画与文本作品组】
《二十四诗品》杨笑月、王添爱、徐航达(中国画)
《一折青山一折屏》杨笑月、陈紫希、 林一涵 、孙如月(中国画)
《意镜诗集》——王思蓓、孙恺萱、陈佳楠、章欣宜(绘画)
《无题》——《你的一天》韩乙州(文本)
《滁州西涧》——《自横》毛沥欣、胡靖雪(文本)
张俊、杨正、唐千、张懿、王瑾、何应杰、姜帅、叶沛宏、卢明辉、霍尧、黄真、付心遥、毛沥欣、周子涵、王思蓓、李欣隆、王易安、方涵乐、赵一然、陈思彤、章艺珂、韩乙州、季乙如、郑逸南、斯意、封雨衫、吴钰骁、庄婧妍、张佳楠、王诗婷、金昀、虞栖楠、萧扬、朱紫嫣、陈弢、徐无予、黄诗情、张董祺、万欣然、王添爱、赵珈可、杨笑月、徐航达、陈紫希、 林一涵 、孙如月、王新宇、南飞、袁慎捷、王晟懿、张颢壤、孙恺萱、陈佳楠、章欣宜、胡靖雪
-
最新文章
学· 更多资讯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