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艺术发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叶,国际艺术中心已由意大利转移到了法国,以达维德(Jacques Louis David 1748-1825)为开派人物的新古典主义画派不但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中找到了灵感而且由于受到了当时拿破仑时期大革命的影响,许多描述历史英雄人物形象或革命战争场面的绘画不但占据了画坛的大部分内容而且在绘画选题及绘画技法上为了表达时代的精神和特殊的氛围,逐渐表现出向浪漫主义风格转变的趋势。
格罗(Antoine Gros 1771-1835)是从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中成长起来却最终走上反叛道路的杰出画家。格罗十四岁成为达维德的学生,并深受达维德的喜爱,但在意大利逗留时谒见拿破仑之后,由于受到热血沸腾的英雄主义的感化,不知不觉离开端庄的古典主义精神,作品中逐渐散发出激情洋溢的浪漫主义色彩。格罗一生中绘制了许多歌颂拿破仑军事生涯的历史题材画作,例如这幅《青年时代的英雄拿破仑》描绘出征服意大利时英姿飒爽的拿破仑,是一幅使当时陶醉于战功喜悦的巴黎人陷于狂热的作品。格罗不但在选题上善于确立新的表现方式,而且在技法上也有创新。与达维德不同,格罗反对那种在用色上过分谨慎的绘画,他在教授他的学生时说:人们不是以“斯巴达式”的严格来从事绘画的。首先要考虑的是在亮部细心的确定事物本色的色品和变化限度,然后确定形体阴影的色调,最后在明暗两极中连续地平图中间色调。那种为了使画面上的各种颜色都融合在一起而用画笔或画刷在表面轻刷一便的方法,他从不采用。一笔就是一笔,即便在上透明亮油时局部显得浓厚起来也不要紧。这样,格罗确立起一种为浪漫派所采用的素描法。
依波利特贝朗杰(Hippolyte Bellange 1800-1866)是格罗的学生之一, 年轻时就进入了格罗的画室学习绘画,由于受导师的影响和教诲,贝朗杰也绘制了相当数量以拿破仑战役为主题的历史题材画作,并参加巴黎的沙龙,很快就取得了成功。1830年,巴黎爆发大革命,贝朗杰受到时代的召唤绘制了一幅鼓舞人心的《1830年巴黎大革命景象》。这幅作品在技法上采用了格罗的素描法, 运用 的色彩,并不再完全覆盖掉画面上的准备工作的痕迹,让人们有意识地去补足所见之物,扮演合作者的角色。作品中明显表现出了最初的浪漫主义色彩。虽然贝朗杰的一生并不像他的老师格罗那样充满了矛盾而被后人关注,但他的作品在后世被大量地藏于卢浮宫及与贝朗杰同一时代的德拉克罗瓦 (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真正代表浪漫主义绘画风格的是他的作品《自由女神引导人民》,正是由于一代绘画大师们从古代的历史中吸取精髓,受时代的鼓舞,从题材的素服中解放出来,最终表现为一种理想的为后来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表面上浪漫主义但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画派产生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