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文艺复兴古典素描的基本原理及其演变|丁坦

2022-11-07作者:

 

 

           

  讲座简介

 

 

欧洲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从布克哈特时代以来,文艺复兴就承载着近代人类意识觉醒的任务,文艺复兴的艺术三杰自然也是艺术领域无可撼动的崇高标准。然而,对于文艺复兴的崇敬是一回事,对于他是否有着深入而又持续的了解则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推崇文艺复兴不代表将文艺复兴艺术融入我们的素描训练和艺术创作中。近代以来,学者对于文艺复兴的研究,多集中在图像学和艺术史领域,而对于专业的造型艺术这块,史学界和绘画实践之间却少有交集。正如英国艺术史家巴克森德尔(Baxandell)指出的那样,实际上艺术理论工作者和艺术实践者之间可以共享一套基于相同原理的语汇,这一语汇便是素描。素描作为西方艺术发展的核心概念,将整个西方艺术史的脉络串联起来,其作为西方艺术的造型基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含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素描作为西方艺术的核心,沟通的不仅仅是绘画艺术,而且——正如瓦萨里所指出的——素描沟通着通往建筑,雕塑和其他艺术领域的桥梁,是其他领域艺术之父。通过素描,我们了解到的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本身,更是艺术作品背后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视野。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素描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本身,其内在也有着丰富的概念,素描的概念在历史的演变中经历着不同阶段的发展和变化,从中世纪晚期作为一种技艺存在的工具,到阿尔贝蒂时代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再到洛马左(Lomazzo),贝洛里(Bellori)等人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念的重新认识,素描的概念总是在时代的演变中反馈出不同时代的意义,然而,其核心的艺术价值却并不随着历史表象的变迁而发生根本的变化,它不仅包含着线条,体积等基本的形式语言,还包括想象力(fantasia),发明(inventio)和创造力在内的精神价值,透过表象所挖掘的素描概念本质,至今都可以对我们时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不竭的灵感。

 

 

 

 

2022年10月26日,“九秩艺圃”国美附中系列学术讲座之七,邀请附中2010级校友丁坦老师作《文艺复兴古典素描的基本原理及其演变——深入探讨古典素描的核心意义》讲座,附中师生参加讲座。

本次讲座内容以文艺复兴古典素描作为论题,丁坦老师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文艺复兴的素描对于我们时代的借鉴意义和核心价值:

第一部分:从作者的个人经历切入,结合欧洲实地考察介绍欧洲艺术中素描的地位和整体艺术语境,通过素描概念本身,来认识文艺复兴艺术的历史语境和人文背景。

第二部分:从历史的角度入手,分别从文艺复兴早中晚三个阶段,通过不同学者和艺术家的视角,从吉贝尔蒂到瓦萨里,从乔托到丁托列托,从素描作为一种技艺的概念到素描作为一种理念的认识,来探讨“素描”这一概念在文艺复兴的演变,同时透过时代演变的表象来深入认识素描的固有特征。

第三部分:从具体案例入手,分析大师素描创作的过程、方法和实践意义,了解素描中预备草图和最终成品之间的关系,以及从中反映出的可供我们参考的具体价值和意义。

 

 

 

张俊校长主持

 

 

 

讲座现场

 

 

 

 

 

 

 

 

 

 

学生感言

 

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文艺复兴古典素描的基本原理及演变》的讲座,聆听了丁坦老师关于古典素描演变史与实际应用的颇为引人入胜的讲说。不仅提高了我对学习素描的兴趣,同时也为我的课堂作业绘画注入了新的思想指导与活力。

古典素描,经过了从简单记默至体悟自然,再到呈现美学价值的漫长过程,伴随着宗教统治、思想解放、各个画派与阶级的动态博弈,走过了迂回却又充实的道路。

作为初来乍到的高一新生,我曾一度认为古典素描仅是少了些调子,多了些线条,实则不然。古典素描是“线”与“形”生动而有机的结合,在其中体现的是西方人对细致、微妙美感的追求。

转而联想到我们的课堂,讲座中所提及的线的应用,构图与色彩小稿的预先设计,正与何老师所强调的“造型准确”与“长线串连”相呼应。素描对色彩而言亦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只有使素描关系的明确性与色彩运用的丰富性相辅相成,才能创造出一幅成功的画作。

通过这次讲座,我在专业方面得到了启发,同时认识到了实践、观察与试错的重要性,为我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使我受益匪浅。

( 21级四画  王檀洁 )

 

 

 

今天丁坦老师为我们作了《文艺复兴古典素描的概念和演变》的讲座。从中世纪晚期到十八世纪的素描的演变发展讲到素描在不同画家创作下的具体应用。

阿尔贝蒂说过“画家的功能就在于,用线条描画,用色彩涂抹在任何平面上,将人体画在平面之上,在一定距离,从源自中心的某个位置,它们看上去像浮雕,显得栩栩如生。”我认为素描之美在于其连续性,在于其整体的和谐、不空洞,在于其对轮廓体积本身的深究。

轮廓在素描中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条边线,更是对于体积的勾画,是一幅画最最基础的东西。没有好的轮廓,再精彩的光影或是手法都是无用功。就如线性素描,在没有如今普遍用光影表达体积的手法下,依旧可以十分动人。如瓦萨里所表达的,素描是三门艺术(建筑、绘画、雕刻)之母。就如拉斐尔的《驱逐赫利奥多罗斯》的背后是无数张对人物包括动物造型、动态、表情的推敲的素描。

转眼当下,我们应通过观察、实践对于石膏像的造型、轮廓和体积主观地整体地去不断推敲、修改。包括连环画,尽力去展现角色的造型动态。

( 21级三画  项一怀 )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聆听了丁坦老师关于《古典素描的基本原理与演变》的讲座,深入探讨了古典素描的核心意义,让我在专业学习上有了新的体会,受益匪浅。

丁坦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素描的演变史。其中,中世纪晚期琴尼尼所著的《艺匠之书》让我印象深刻,他在书中提到:艺术家应将技艺、造型能力、记忆力与想象力集于一身,并且阐述了“临摹”与“写生”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临摹,感受大师们的表现技术,获得风格,再通过写生来修正过于程序化的风格,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绘画思路。这对我们现在的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十五世纪人们对素描有了新的认识,在阿尔贝蒂的《论绘画》中素描作为一种原则出现,素描逐渐地往理性化与表现力(人体)发展,如米开朗琪罗的《安吉利之战》被称为对人体探索的最高峰。波提切利也通过《维纳斯的诞生》来提倡人体美学。

十六、十七世纪,莱奥纳多•达•芬奇将艺术概括为构图与叙事,认为我们应当回归自然,重视整体与草图。草图作为绘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不该忽视,不论过程有多曲折,通过不断修改、不断实践,最终获得自己的理想画面。这种对画面美的追求与实践精神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素描不是独立的艺术品,每一个创作部分与整体都是不间断关系。感谢附中给我们这样开阔的平台,通过这次讲座我学习到了很多平时难以理解的知识,在这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 21级三画  王露瑶 )

 

 

 

 

附中师生与讲座嘉宾合影

 

 

 

 

/End.